◎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正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念博士的慈琪,此前,她是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首批学生,毕业时获得了“直博”资格。2006年,慈琪开始动笔写童话,“第一次就无知无畏地挑战了长篇,《漫画世界传奇》写了十几万字,最后删成八万字出版,但是当时太年轻了,算是黑历史。”慈琪自嘲创作道路的起点开得太宏大,“手滑嘛,不知道该怎么结尾,就天马行空地写了下去。”17岁,慈琪念高三,学业之余,她坚持每天抽半小时出来写一首童话诗,“做喜欢的事情,时间总是有的”。等到高考时,慈琪总共写了一百多首,最后结集出版童话诗集《梦游的孩子》,这部诗集分为四个部分:“梦游的孩子”、“开小差”、“蒲玛”、“拖着小窝走”,对应的分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上课的普通孩子、精灵的孩子和小乞丐,“我主要写这些不同类型的孩子他们的幻想”。
小时候,慈琪喜欢往书店的儿童文学专柜跑,国内儿童文学作者的书基本都读过,但的她认为对自己创作产生最大影响并非这些当代作家,而是民间传说。“印象比较深的是《365夜故事》,厚厚两大本,在钢琴老师家趁休息时间争分夺秒看完,后来又去少儿图书馆找各国民间故事来读,也读国内少数民族的传说集,甚至本科毕业时一度想念民俗学专业。现在回头看,我发现自己写的很多故事遵循着民间故事的结构。”慈琪说,尽管她现在选择的是历史系而非民俗学,但也同样为她的写作带来巨大的帮助。“在历史中能发掘到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情节。很多事情从前发生过,但人们已经忘了,重新翻出来讲,很有趣,也很发人深省,也让人们知道可以从更多更深的角度去看待平常的问题,这对写作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锻炼。”
在第四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中,慈琪的《烟图记》获得了三等奖,灵感源自一副《货郎图》的发绣,讲的是一个村里的孩子用自己的东西和画里的货郎交换的故事,“结尾力度弱了一些,拿二等奖会心虚,三等奖刚刚好。”虽然之前已经拿过不少儿童文学大奖,慈琪对自己的创作仍有着清醒的认知。由于要忙于写专业论文,现在她的写作速度慢了许多,包括约稿在内,每年也只能写十来个童话。慈琪设想过毕业后当一名专业作家,也想过去当历史老师给学生讲故事,“如果写完博士论文感觉太辛苦,那就歇两年,把之前搁下的故事写完再做打算吧。”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何淑君)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建议改换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