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1997年去世至今,漫漫十八载时光悠长,但省会人民仍没有忘记您——作家贾大山。听,最近举办的石家庄城市榜样评选,有很多人说起了您和您的事迹:三十年您只写了几十个短篇,然而您的艺术作品的分量大大超过了许多大红大紫、“著作等身”者。有人说,大山不假,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大山。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正定,见到了贾大山的长子贾永辉以及他的学生、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康志刚先生,聆听两人讲述那段难忘的记忆。
辉煌事迹
短篇小说“高手” 一度与贾平凹齐名
近来,贾大山的学生、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康志刚正忙着准备一个关于恩师人生与文学创作的研讨会。谈及恩师,他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各种思潮和写法让人目不暇接,贾大山不为各种思潮左右,坚守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保持对时代和人民的关注,坚持把“引人向善”作为文学的社会功能,为人为文朴实厚重,合二为一。恩师的这种风格至今仍然影响着文学领域,也是近两年文学领域学习贾大山精神的缘由。
而今,在正定古城,贾大山的两个儿子和孙辈们,过着不算富裕但却非常幸福的生活。大儿子贾永辉在正定县文化馆工作,小儿子则在大佛寺管理处工作,兄弟俩都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贾永辉说,父亲一生宽以待人,他们正按照父亲的要求做人做事,快乐地生活,从未想过靠父亲的光辉获得什么。贾永辉时常忆起父亲,想起父亲的过往,便有了生活的动力。
贾大山,1943年出生在正定一个普通家庭。1964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务农。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后调任正定县文化馆馆员,曾任职正定县文化局局长、正定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为著名作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全国文学界,一度与贾平凹齐名:说起写短篇小说的二贾,一是贾平凹,再就是贾大山。其作品《取经》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与另一篇散文《花市》一起,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贾大山为人光明磊落,嫉恶如仇;说话谈锋机敏,诙谐幽默;为文则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其作品寓意深刻,清新隽秀,脍炙人口。于人于文,多有惊世骇俗之语传世。可谓人品、文品俱佳,历来为人所称道。
1978年,贾大山凭借小说《取经》荣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一举成名。此后,又创作了《花市》、《梦庄记事》等一批短篇佳作,作品多次获奖,并被翻译到国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著名作家。
贾大山一生为人刚直,一身正气,襟怀坦荡,淡泊名利。在文学创作上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语言诙谐幽默,叙事生动形象,篇幅短小精练,内容寓意深刻。被文坛誉为短篇小说的“高手”。在创作中,他不赶潮流,一直坚持着源于生活的本真追求。他的作品植根于河北平原小城、乡村的底层,生动地描摹出世情百态、社会万象。
在家里,大山是儿子,是丈夫。他很传统,但没有一点儿夫权的影子。他们家是妻子当家,掌握财政大权,他所拥有的只是买盒烟、喝上二两的小钱。他乐于这样,懒于俗务,不愿操那么多的心。他的兴致在于写文章、做工作。
当县文化局局长九年竟无一笔吃喝账
在作家圈子里,大山是一个小核心。这不只因为他的善良,也还因为他的智慧。在北京的文学讲习所,他成了作家圈子的核心之一,因为有他在,朋友们总是觉得很开心。在河北这块地方,他成了文学阵营的纽带之一,因为有他在,朋友们总是觉得很和谐。
康志刚说,恩师贾大山不想做官,却实实在在地做了官,当了县里的文化局长、省政协常委和省作协副主席。他做官,也给人们留下了两个深刻的印象。首先是清廉。他欣赏清官文化,也身体力行地这样去实践。他在文化局任局长九年,局里竟没有一笔吃喝账。他跑来和经手的上千万元的文物修缮工程费,竟没有一分不合理的搭车开支。他多次出差,却没有报销过一分钱的差旅补助。还有就是做事。他干工作条分缕析,纲举目张。钟楼、凌霄塔、华塔、大悲阁等大型修缮工程经费,都是他亲自去北京跑来的。常山影剧院、正定电影院的新建和重建,也是他争取来的。文化大楼的立项和建设,也得益于他在任时的成功铺垫。还有诸如常山战鼓队打进北京亚运会等等,他都功不可没。
贾永辉珍藏着父亲的不少手稿,这些手稿字体端正,改动处的毛笔小楷写得更是端正、有神。贾永辉说,父亲立身周正,不媚低俗,作品与他写的字总是很端直的样子,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作品的幽默与风趣。
贾大山的为人与作品,概括起来就是真、善、美。他将世事看得很透,也将生死看得很透,惟独写起小说来,偏像拼了命似的。贾永辉说,父亲写小说时,总是反反复复地构思推敲,甚至为了一个细节一句对白都可能彻夜不眠。写成之后,也不急于投寄,而是放在褥子底下,偶有所感时,便再拿出来润色一番。在父亲的炕席底下,究竟压着多少小说,连他们都不知道。父亲的每篇小说,无论长短,在发表之前,他均能从头到尾地背过,可以说,每一篇都是用心血凝就的。
1997年,因罹患癌症,贾大山不幸英年早逝,年仅54岁。熟悉大山的人们都说,他的作品是一本书,他也是一本书,都很耐读。
贾大山一生在小说艺术的蜀道上艰苦攀登,走着一条独异的路。他从戏曲和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广泛涉猎、多才多艺如赵树理。又喜欢读《聊斋》和《阅微草堂笔记》,形成独特的风格,不“山药蛋”也不“荷花淀”。他的作品与人品一样高尚,绝无媚俗,从不逐潮,在乡土和幽默中完成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和美学追求。
大山不假,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大山。
榜样力量
大山不言,却让无数人“仰止”;大山已去,却给文艺工作者留下无穷教益。追忆作家贾大山,仰望他留下的这座藏有精神富矿的大山,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当再三思之。继承贾大山留下的精神遗产,扎根生活、深入实践、服务人民,传递真善美,书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荣誉榜
《取经》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花市》、《村戏》获河北优秀小说奖。《干姐》获河北文艺振兴奖。《赵三勤》收入《中国农村百景》,并获《山西文学》1980年优秀小说奖等。
他的主要作品收入《贾大山小说集》。
作家贾大山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汪涵)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