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前,中国作家路内与澳大利亚女作家杰拉尔丁·布鲁克斯在京就“纪实与虚构——小说家进入历史的N种方式”的主题展开对谈。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澳大利亚文学互动的常态,对谈有益于中澳两国作家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也将进一步促进中澳文学出版的双向“走出去”。
杰拉尔丁·布鲁克斯做过驻外记者,此后成为一位畅销书作家。在出版了两部非虚构作品后,她转向虚构作品写作,并获得巨大成功。其中《马奇》斩获2006年普利策奖,两部小说《迦勒的遭遇》和《书之人》都是《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而小说《奇迹之年》则荣登全球最佳畅销书榜,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20多种语言。
路内是近年唯一在《收获》《人民文学》连发6部长篇小说的“70后”作家,曾获《智族GQ》年度人物之2012年度作家,著有“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以及《云中人》《花街往事》《慈悲》。
在路内看来,布鲁克斯的小说《奇迹之年》是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小说,它用想象和考据的方式介入历史,类似于中国的先锋小说,探讨了人性,探讨了历史的荒谬之处。
布鲁克斯比较了两个人作品的同与不同,他说,我读过路内的《少年巴比伦》,非常喜欢这本书。我们两个人的作品是有一些共同点的,比如我们写小说时都喜欢用第一人称来叙事。在路内的作品中,一切都是非常真实、有张力。特别是在路内的这本书的开头,主人公处在非常艰难的生活中,路内用一种非常幽默、戏剧化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非常为这个人物的命运担心,同时又时常不由得会心一笑。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在书中都体现了人性。人性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可以把我们联系起来。我们有的共同点越多,我们之间关联的纽带更加紧密。路内很多小说的灵感来源都基于自己的生活和真实经历,这一点是我们两个之间比较不同的地方。路内也提到,我写的不是我的国家,我写的是别的国家的故事,以前的故事。作为一名作家,我喜欢充分发挥想象力,放眼全世界寻找最适合的题材,这也是我比较有澳大利亚特色的一点吧。路内写的更多是关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他的个人经历以及身边所熟悉的人和事。
路内承认,他写的6本长篇小说中有“追随三部曲”,确实很多是他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在《花街往事》和《慈悲》这两部小说更多写的是他的父亲、母亲那一辈人。
布鲁克斯谈到最早写的纪实文学,但也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中东做报道期间,她关心伊斯兰国家妇女问题,但对她来说,从记者向作家转变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写好一个故事,把情节发展下去,并且吸引读者。在写了两部纪实文学之后她慢慢开始克服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的障碍,在写《奇迹之年》这本书之前,这个故事里的一切已经在她的脑子里酝酿10年之久,当她开始提笔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脑子里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主人公会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思思)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