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知名作家付秀莹:作家写作与自身童年经验有关
2018年3月19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创作的时候,作家得时刻保证跟小说人物在一起,揣摩‘他’的一切,一起成长,作品才能饱满。”近日,知名作家付秀莹获得“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引发关注。稍后,她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分享了创作观,并透露,下一部作品不是原先擅长的乡土文学,而是有些“自叙传”性质,一改之前沉稳冷静的笔触,“转换创作风格有点儿难,但这是写作的需要”。

2017年秋,付秀莹前往孙犁故里采风。

高中时代的“小作家”

1991年,付秀莹考入河北正定中学。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开始练笔,偷偷写诗、散文,作品发布后收到数不清的读者来信,成了同学口中小有名气的“作家”,学校课业压力很大,写作成了她最畅快的一种抒发。

不过,三年后的高考,让付秀莹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巨大落差。她怎么也想不到,虽然平时有些偏科,但居然最后考出的分数低到只能去一所糟糕的大学,还是自费。

“这是我人生遭遇的第一次重创。”付秀莹说,这次挫折,令自己真正感到命运的不可捉摸。在高中毕业后20年时间内,她几乎没有和任何同学联系,“有人让我复读,可我没有脸面去见老师”。

2004年,付秀莹考上研究生,对她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受访者供图

报志愿时,出于未来就业的考虑,付秀莹选择了英语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一所中学当老师,在此后8年时间里,工作也还算出色。唯一的缺憾是,期间她没再写过任何文章,“我和文学大概是渐行渐远了”。

从石家庄到北京的“迁徙之旅”

真正的转折是在2004年。那一年,付秀莹如愿考上了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决定考研时我有稳定工作,有美满的家庭,看似人生已经非常幸福了。”很多人不理解付秀莹的决定:考到北京,意味着放弃稳定的现状,去走一条未知的路,风险不言而喻。她自己心里却很清楚,“当老师很好,可我还是想专业和文学打交道”。

毕业班班主任、3岁孩子的母亲……这些身份以及背后的责任让付秀莹的考研路比在校学生更难一些:为了复习,常常每天只能睡三四个钟头,第二天一早还要起床给学生上早读,翻遍了学校小图书馆的文学书……

付秀莹长篇小说《陌上》书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晚上给孩子讲故事,经常讲到一半,我就累得睡着了。女儿一边推我,一边说‘妈妈,后来呢?后来呢?’”很多年以后,付秀莹觉得,这句“后来呢”特别有隐喻性,“谁知道后来会怎么样?我就只给自己这一次机会,不行也只有认领自己的命运了”。

2004年,录取通知书来了。付秀莹说不好是什么感觉,心里只是想哭,“觉得离着文学又近了一步”。

写作是内心需要 作品是作家留在人间的痕迹

研究生毕业,付秀莹如愿进入中国作协工作。2009年,随着成名作《爱情到处流传》发表后,付秀莹一下火了,约稿函纷至沓来。此后,她又创作了《旧院》《陌上》等多部小说,并相继获得茅盾文学奖新人奖等多个奖项。

大概是从小生长在农村,骨子有着和乡土生活天然的联系,付秀莹很擅长乡村题材写作,在她的小说《陌上》里,即虚构了一个“芳村”,并以此为基点展开一系列故事。在她看来,作家写作必定跟自身童年经验有关,无论阴影也好,光芒也罢,都会影响深远。“小说里的‘芳村’,其实就是我幼年生活过的村庄”。

研究生毕业后几年,付秀莹进入中国作家协会工作。这是她2017年参加培训时留影。受访者供图

对当下乡土文学的写作,付秀莹也有自己的看法。每次回到故乡,她都惊异于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在变,乡村也在变。那些生活在乡村的姑娘们,她们懂时尚、会化妆,敢爱敢恨,早已不是此前那种固有的印象。所以,乡土文学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从生活出发,描摹当下最真实的乡村状态”。

“乡土文学也好,城市题材也罢,不管哪种小说,写作归根到底还是出于内心需要。”付秀莹认为,对作家来说,写作的意义就是作品,那是他们留在人间的痕迹。

《红楼梦》等经典的魅力就在于,作家不在了,作品还在。”付秀莹认为,写作者如果能有作品流传于世,便不虚此生。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上官云)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