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作家侯磊的眼中
2022年7月2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侯磊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资深的昆曲爱好者,深厚的戏曲底蕴让他具备了别样敏锐的声音感知。从出生到现在,他一直没有离开过北京的胡同。“一百五十年以来,我家只搬过一次,不管搬得多远,一出胡同口都能看到巍巍的鼓楼。”在新书《北京烟树》里,侯磊以胡同为起点来书写北京,这是北京特有的空间结构,也酝酿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现象,如北京方言。尽管外地人也能住胡同、逛公园和市场,从图书馆查阅北京的种种资料,但他们毕竟无法用纯熟的北京乡音交流,也就无法在声音层面复刻北京。从小到大的语言熏陶,让侯磊在《北京烟树》中记录下那些“无法”书面化的街谈巷语和民间掌故。

侯磊擅长辨别声音,也会写声音。“以前从不关窗子,能听到天上的鸽哨声、远处大街上106路电车的报站声,还有每天胡同里的吆喝声。”侯磊写了一系列胡同里的货声,卖金鱼、磨菜刀、换酱油……在他看来,真正有味的货声来自卖臭豆腐、酱豆腐的,还有那既像唱戏又像民歌,更像歌剧咏叹调的大嗓门。在他笔下,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是一门富有音乐性的艺术。侯磊突出了作为声音形象的北京话注重腔调的一面,腔调的情感传递超越了基本的达意,写作变得生动起来。

“北京方言是北京文化、北京人文化性格的构成材料。”北京话是那么漂亮、那么翠滑响亮。北京人有着“说”的艺术与自豪,而侯磊恰有着听的自觉和先天写作优势。“方言是母乳,说方言是回家。”

在吆喝声之外,侯磊还记录了更连续的胡同传说。回到他的住所大北新桥,“每当此时,便会永远离不开北新桥锁龙井的传说,牵扯到桥的命名,也是‘大北新桥’的文化根基。传说版本众多,貌似都是我们这片几个大爷自己编的,编着编着就走迹了。”这些故事,无疑来自口耳相传,是侯磊听来的。侯磊对民间口头传说很有兴趣,黄大仙、狐狸、隆福寺石龟……都出现在他的笔下。神话传说和语言是人类的源头和存在家园。在摄影摄像如此先进的当下,侯磊用心记录了那些无法被科技把握的语言部分。他是声音和掌故的打捞者,也是北京城的秘密收藏者。在时代的大变动下,侯磊细心地记下那些微小的声音。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侯磊的用心积累,也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性格。

北京一直在变,侯磊选择“走在后面”、拒绝时代的裹挟。“2000年,我住的胡同被纵着劈了,北面拆光光了。整条胡同像是被推子剃了阴阳头。于我而言,仿佛一夜间,北京变成了噪声之都……我想变成一条垂耳狗或折耳兔,一出门就自动把耳朵闭起来。听不到昔日胡同里的吆喝声,北京吵闹如村镇赶集。”这意味着北京话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已然消失,丧失了原有的寄生空间,也就部分丧失了原有的美感和意蕴。曾经那么鲜活的北京话,在侯磊的书中留存下来。他怀有感伤,却无能为力,所能做的,不过是书写纸上的记忆王国,并借此唱响一曲孤独的怀旧挽歌。这是一位新北京人的坚守,也让逝去的声音获得安居。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编辑部/作者:林窗)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