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作家王波的长篇历史小说《努尔哈赤后宫秘史》,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一个曾经的游牧、狩猎民族——满族在长白山脉、松花江畔崛起的曲折故事。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围绕努尔哈赤大妃(汉族即皇后)殉葬的清史谜案,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历史上风云人物阿巴亥的立体形象。这是作家积二十年之功厚积薄发以故乡为背景的又一力作。此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在全国多省新华书店文学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王波生于1963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82年在报刊上发表戏剧、小说、文评、散文、诗歌等,至今已达二百多万字。多篇作品被国家级报刊选载并入选多种年度选本。长篇历史小说《努尔哈赤后宫秘史》是他几十年跋涉于文学之路迈出坚实可喜的一步。
如果说当年王波创作的戏剧剧本《玉碎香消》是截取了这段历史的几个精彩片断,那么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努尔哈赤后宫秘史》,则是全景式描绘了女真民族从艰难困苦、血雨腥风中跋涉的坎坷历程。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具有浓郁的东北黑土地特色,人物血肉丰满,情节扣人心弦,场面宏大壮观。因此,剧本《玉碎香消》荣获中国第五届戏曲文学剧本创作奖、长篇历史小说《努尔哈赤后宫秘史》入围浩然文学奖,皆在情理之中,也是东北文坛历史长篇小说又一宏篇力作。
主人公阿巴亥,是从乌拉街走出的众多嫔妃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她坎坷的命运,悲惨而又无奈的结局,以及在历史记载中语焉不详的殡葬谜团,激发了作家探究历史,依此脉络进行文学创作的情愫。
从书中情节看,以阿巴亥“母仪天下”的特殊身份,她既要巩固自己的大妃之位,又必须为儿子当上储君而谋划,然而,一盘布局精妙缜密的好棋,被罕王努尔哈赤的突然去世打乱了。阿巴亥的三个儿子还年幼与久经战阵、工于心计、手握重兵的皇太极无法匹敌。因此,阿巴亥待如亲子的皇太极痛下杀手,迫使对他有扶养之恩的阿巴亥殉葬。阿巴亥以自己的生命避免了儿子被杀的可怕局面,万般无奈中饱含着深沉而伟大的母爱,揭示了权力之争的残酷和黑暗。评论家梅纾说:如此生殉,确乎是一个自觉的“母爱献祭”。阿巴亥与三个儿子所受的煎熬,正是“历史对建州女真的煎熬”的重要环节,她的儿子们——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承载着这种历史煎熬,为大清朝开疆拓土、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皆成为名震华夏的风云历史人物。
小说细致描写熬鹰的经过,这是狩猎民族训练猎鹰的一种方式,消磨鹰的意志以进行驯化。接替努尔哈赤后来君临天下的皇太极,从中悟出“人熬鹰”,也是“鹰熬人”的道理,暗示着历史对建州女真的煎熬。其实,阿巴亥自嫁给努尔哈赤开始,就意味着这个柔弱女子必然要经受多舛命运、残酷历史的煎熬。小说中描写皇太极以伪诏逼阿巴亥殉葬的一段极其精彩,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善弄权术,狡诈阴狠,冷酷无情的争权者的形象。大妃阿巴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彻底看清了眼前的一切,如果继续抗争,年幼势单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也难活在世上。她知道什么大妃、母仪天下,让这一切统统见鬼去吧!自己就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从这部书中我们读出作家浓厚的故乡情结,这又一次验证了古今中外作家的最高梦想就是“精神回归故乡”。王波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黑土地给予他丰富的文化滋养,他对家乡风土人情有极大兴趣,对这块土地上变幻的历史充满好奇。为了撰写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王波查阅大量史料,多次到女真故地乌拉街等地踏察故事情节延展中所涉及的名胜古迹,积累丰富、详实的历史素材,并细致记录,深入分析和研究。从历史遗留的蛛丝马迹中,透视部落间角斗、战争的惊心动魄和宫庭里权力争夺的残酷无情。
周其论说“极其真实的历史厚度和可触摸性”。景物描写,也是别致而唯美的。大量东北方言、满族语、民间谚语的运用,满族民俗、民歌、民间故事、满族狩猎情节和风景的描写,为冰冷的宫庭争斗故事增添了生活的暖色和情趣,景物描写,也是别致而唯美的,作者把阿巴亥壮丽起伏的人生波折和悲壮情怀完美地进行准确描写,让我们阅读完作品后,内心弥漫一种凄美悲壮色彩,同时也有由衷的释然。
它不仅提升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可读性,更使读者对东北满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有了深层次了解,并留下极深刻印象。呈现浓厚地域特色,这是对东北乡土文学创作的重要贡献。
掩卷仔细思量,感悟到作家王波用心良苦。这本书从文学、历史视角诠释了大清王朝太祖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一生的命运,从女性、母爱视角控诉了封建王朝对人性的践踏、对生命的毁灭,从心灵深处奏响了封建王朝专制的丧歌。这正是《努尔哈赤后宫秘史》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带给我们的独特艺术享受和深刻人生启迪。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赵文明)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