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圣经》上说,“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出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成酒。”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成渣还是成酒,全凭个人参悟修炼。我觉得高军快要成精了。
这几天雾霾,屋里有些阴冷,不想干活,便窝在床上看书。找书发现高军和董桥不知怎地就放在一起,我犹豫了一下,选了《橄榄成渣》。董桥《青案玉》之类的书也不是不好,就是离我远了点,看着好些个熟悉或半熟悉的近现代文人尺牍往来,今天我收了某大家的字,明天你送我某件古玩,顺便谈些文艺圈和收藏圈的掌故。我这厢看本书还要想着能不能写书评,补贴家用,人家那边根本不屑涉及金钱,虽然说到的东西件件价值连城。所以便有人和人就是不一样的感触,不像高军写的尽是些市井人物,也如我一般有经济压力,也有爱看热闹,爱在被窝里边吃零嘴看书的低级趣味。
但主要还是有故事。高军的书,每本我都没落下。他用散文的笔法写小说,宽容、善意、幽默地看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甚至有些慈悲的意味在里面。我都看第二遍了,还往往笑出声来,没发觉阳光啥时候蹭到了床前。
高军比我大不了多少,有些老故事我能读出现场感。他写工农兵夹道欢迎毛主席送来的芒果,一下子让我回到那个时代。高军当时的想法就是“如果有一天我能吃上一只芒果,我也就闭眼了”。截至今天,高军芒果吃了不少,眼没闭,反而越活越精神。只是他吃第一只时,“带来的是失望,因为在黄黄的表皮下,有一只巨大的核。”
以高军的年龄算,他已到了发觉生活的“核”的阶段了。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是发现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高军热爱女人、美食、画画,爱看街头热闹,爱听男女八卦,最要命的是同时还爱画画读书。他的画我一直没机会欣赏,他的文字却极具个人风格。有点像黄纪苏,文雅古拙配市井俚语,上一句还“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呢,下一句就“我们让他写个状子,告龟孙”。既有《吹云记》这种偏于性灵的明式小品,又有《功夫在民间》那类像在说书场里截取的片段。如《包河的四时景》之流,看似在状物抒情,实质还是在写故事的文章,俯首皆是百读不厌。读《功夫在民间》的时候,我仿佛坐在楼上雅间,高军在外边凭栏,一边看一边解说,唾沫星子喷了一地。
天下文字,唯故事不破。很多大牌作家不承认自己是作家,反而认同讲故事的人的观点,便是铁证。文学这玩意儿,说穿了只有故事和语言这两个构件。故事好,能遮挡语言的贫瘠;语言好,能绕过内容的苍白。但后者只能在诗歌里谋求一点席位。《杀妻》写一对离异的夫妻。女的非要把男方仅余的一套小房子要过来,怕男的给赌没了,住还是男的住。那篇文字写男的一激动把女的打翻在地,看到妻子躺在当初他俩亲手刷漆的地板上,看到她手上的老痂,想起这些年来就是这双手给他做饭,给他整理衣领,也抽他嘴巴,现在她要用它拥抱别的男人了,当即泪流满面。
《圣经》上说,“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出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成酒。”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成渣还是成酒,全凭个人参悟修炼。我觉得高军快要成精了。高军榨油,渣滓不丢。就像他从内裤上看出文学来,上趟茅厕也能看出诗来。这类不入流的东西都让他给写出来换成钱了,而且还写得这么好看,还让不让别人混了?
我最喜欢高军的口语入文,千奇百态,摇曳生姿,往往有喷饭之效。谢榛在《四溟诗话》里说,写东西忌粗俗字,然用之在人。他认为高人用粗俗之语,犹富家之用野蔬,肯定和穷人不一样。高军也时常哭穷,但写起文章来,却有大家风范。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春晖)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