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 > 正文
回到文学思维的元点
2015年1月4日 ⁄ admin ⁄ 评论数 1+ ⁄ 已影响 +

当下是一个文学生活丰富而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新旧文学思想或文学观念交错纠结的时代。“文学思想”旨在对“文学到底是什么”、“文学究竟有什么用”之类的问题作出思考和认知。我国东晋和尚刘勰就在其《文心雕龙》里,以“拟容取心”,而“辞令管其枢机”给文学下过定义。他认为,作家要有看破一切世俗真相的眼光,运用佛家看破世相的“神思”,抓住社会人事的“心”——内在的东西,再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文章才是文学。
  理性与感性的两种文学思维方式
  关于文学,我们的理论界提供了各类不同乃至相互矛盾的解说;我们的创作界,则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文学样本。纷繁复杂的文艺思想论争乃至斗争,也就随之形成。各类文学主张都言之成理,也言之凿凿,但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买他人的账。这让渴望分享文学生活的人们无所适从。
  如此便派生出两类思维方式:学者们往往从某种哲学的角度,或立足于某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得到关于文学的某种观念性认识,并据此判断文学是什么;而作家们则立足于艺术的角度,以某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来体察社会人事,从而建构其心仪的文学世界。
  显然,思维方式就像河床;而观念世界就像流淌的河水。河床的构成决定了流水的形态。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导致观念世界的差异,在文学领域尤其如此。因此,要催生我们自己的文学观念的形成,首要的任务是形成我们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文艺理论界,首先必须对艺术思维方式抱有足够的理解和同情,再在现有的艺术思维方式上趋近于现代艺术思维方式和现代人文精神。如此,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文艺理论才有可能发生,并进而避免理论和创作两张“皮”甚至理论匮乏与批评缺席的现象。
  当然,近二十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为了应对我国现代人文精神的生成与成长,一直在寻求着思维方式的转变。文学文体研究和文学叙事学研究的方兴未艾就是证明。但遗憾的是,这种研究仍然停留在文学写作技术层面,并没有抵达对新的民族文学精神建构的目标处。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全新的文学思维方式和真诚的艺术态度——没有回到元点。
  不妨回眺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以1985年为界,中国当代文学可分为“主义”写作和后“主义”写作两个时期。1985年前,都是主义写作。作家们是带着明确的理性主义文论立场来写作的。后来经过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吸纳了西方的各种主义或思潮,像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过,一直到当下,我们其实从来就没有把这些“主义”及其内在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精神消化掉,没有把它们化成我们自己认知“人”和文学艺术世界的思维方式。创作界只是在这些半生不熟的“主义”启蒙下搞起了形式试验,而评论界也只是在以发现文学现代性的名义干着二道贩子式的贴标签的活。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的不完善或欠缺,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主体性的残缺。这使我想起歌德在倡导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时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动机。他主张翻译世界文学——主要是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来改造德国精神,并借助中世纪的德国文艺,反叛当时在德国占统治地位的法国古典主义文艺,唤起德国新生命的觉醒。
  中国当代文学应有突破性改变
  中国现当代文学应该是经历了西方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等过程的,只是浪漫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而至今挂在我们嘴上的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实都是浪漫主义的变种,都是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因此,要建立中国人的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就有必要向歌德学习,来补上浪漫主义文学思维方式与文学精神这一课。
  浪漫主义文学就是主张反叛传统观念,回归自然,张扬个体情感与意志的文学。浪漫主义书写的重点不是对外在世界的描摹,而是对人的内在世界和日常生活细节的书写。只要外界压迫了他,与其对美好追求的感觉是违背的,他就会怨恨,会感伤。这也正是刘勰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文学态度。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浪漫主义文学精神就一直是人类文学的基本精神;其文学思维方式也一直是世界文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从目前中国当代作家所心仪的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作品来看,无不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内在世界感知与描述,对自我内心世界情感的尊重,对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意义的关注。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就是对人的个体自我的追求,强调我是属于我自己的。
  当然,这种纯粹根据个体感觉的书写,在我们旧有的文化环境里是不容许存在的。我们当代的文学艺术家(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作家)都自然会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而带来的痛苦。不过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主体的现代化(人的思维与心理意识的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传统才是我们应该承接与突破的文化形态。这才应该是当代文学的基本立场。况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个体化的文学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坛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评论界虽然也已经意识到这股涌动的潮流,只是由于其自身实用主义的意识形态的顽固性而悬置了它,乃至拒斥了它,更谈不上对它进行理论的正名与阐发。
  这使我想到贾樟柯那异常倔强的艺术态度。贾认为,艺术要有一种时代的先锋意识——要在不让严肃思考时进行严肃思考;要在不让娱乐时进行娱乐。因为他很明白,只有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对抗中,才能呈现出艺术自身的生命存在。
  道理很清楚,如果我们整个的文学思维方式没有突破性的改变,个体的情感与意志就得不到尊重,主体就得不到重建,属于自己的真诚的艺术态度就无法形成。作家们即使面对新的书写对象,也不可能提供新的认识。这样的文学就只能是陈词滥调,不可能产生属于当代的“心声文学”和“新声文学”。与艺术生命的存在一样,任何理论的生命也只能来自于主体的建立,任何创作都必须回到文学思维的元点。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汤奇云)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Yahoo:2015-1-4 13:28:58  @回复
  • 支持作者!支持少年作家官网!支持少年作家!2015年,一起加油儿!加油儿!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